最新目录

黑龙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片区实践教学的(3)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 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时,为了实现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教学目标就要努力把各片区红色遗

2.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

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时,为了实现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教学目标就要努力把各片区红色遗址遗迹、红色景观、红色历史和革命传统等素材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并积极构建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以此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实践教学共建共享不仅整合了片区内优质教学资源,构架了共建共享的顶层设计,跨校际组建了师资团队,而且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有效互动,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性,提升了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政治品格,增强实践教学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通过实践教学共建共享使学生在理解和感悟黑龙江红色文化后内心受到强烈震撼,思想得到深刻教育,激发起对国家对民族的担当,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任务。

总之,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在推进思政课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中,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提升了学生对黑龙江红色文化的现场感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对黑龙江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忠于党、忠于国家、热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浓厚感情,使黑龙江红色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载体作用得到真正发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配方”更加新颖、“做工”更为精细、“包装”更加时尚、特色更加鲜明的“金课”。由此可见,黑龙江红色文化优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环节,对于高校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具有积极作用。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加快推进黑龙江红色文化进课堂、进头脑,使之成为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精神动力。

3.为弘扬黑龙江红色文化提供了传承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片区实践教学提供了优质资源和鲜活教材,实践教学为弘扬传承红色文化提供了依托平台和传承路径,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尤其是实践教学共建共享,不仅整合了资源,打造了优秀师资队伍,增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而且也宣传了龙江文化,扩大了龙江文化影响力。为了使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更好的发挥其资政育人功能,黑龙江省加强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共建共享增强教学效果,进一步加深对红色文化的深度理解,有助于青年学生在思想上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强化了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将黑龙江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不仅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要求,更是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弘扬与传承发展的要求。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关键时期,使他们深刻的感受到黑龙江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深厚精神力量和浓厚家国情怀,从而将红色精神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来。此外,还要充分利用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将黑龙江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本土红色文化有效进行红色精神教育,使之成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成长的力量源泉,促进学生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进一步提升。这一过程,不仅加强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又保护传承弘扬了黑龙江红色文化,扩大了黑龙江红色文化影响力。

三、黑龙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片区实践教学共建共享的进路

实践教学是实现思政课育人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将黑龙江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通过开展以弘扬黑龙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共建共享中通过开展现场教学讲好红色故事,通过体验教学感悟龙江红色精神,通过智慧教学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情化人以情感人的作用,使黑龙江红色文化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生动力。

1.开展现场教学,感悟黑龙江红色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青年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人才培养问题,多次强调“爱国”这一主题,多次提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一个永恒主题,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因而要发挥黑龙江红色文化对新时代广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必须在实践教学共建共享中,通过现场教学将黑龙江红色文化讲精、讲深、讲透,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才会内化为内心的精神力量。

文章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网址: http://www.hljshkx.cn/qikandaodu/2021/0626/700.html



上一篇:黑龙江鱼王入陕记上
下一篇:黑龙江地区博物馆数字化革命的有效途径探究

黑龙江社会科学投稿 | 黑龙江社会科学编辑部| 黑龙江社会科学版面费 | 黑龙江社会科学论文发表 | 黑龙江社会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黑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