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专栏导语公共管理学术研究的新冠大考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新冠疫情对世界各地的国家治理体系都是一种考验。3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专程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

新冠疫情对世界各地的国家治理体系都是一种考验。3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专程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习近平,2020)。由此延伸,全球性爆发的新冠疫情已经成为对社会科学所有领域既有学问的一次大考,也为公共管理学界重新考察公共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机会。

实际上,在国际公共管理学术界,对“新冠”大考的回答已经陆续上线了。例如,4月18日,公共政策领域首屈一指的国际学刊《政策科学》线上预载了一篇10位作者合撰的论文(Weible et al., 2020),基于拉斯韦尔(Harold D. Lasswell)为政策科学提出的10大目标(Lasswell, 1956),系统梳理了新冠疫情对政策科学的10大挑战,即:(1)(国内公共政策)决策机制,包括(不确定性的)应对机制、学习机制、协商机制、信息机制、(与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性因素相关的)调适机制、(不同政策领域的)协调机制等;(2)危机响应与管理,包括战略与操作层级的响应、价值冲突的缓解、跨界危机管理的协调等;(3)全球决策与跨国公共管理,包括缓解全球不平等的影响、防范去全球化的冲击、推进全球专业共同体的合作等;(4)政策网络,包括多方利益相关者聚焦相关政策议题、影响公众反应与社会行动、动员社会资源等;(5)科学/专业知识生产与信息扩散,包括科学与专业人士在“抗疫”中的中心地位、科学专业作用与政府的关系、科学专业权威对公共问责的影响等;(6)社会诉求与情绪管控,包括政府对社会诉求的有效回应、社会文化历史因素的影响、管控社会恐慌的政府行动等;(7)大众传播,包括政策信息的公开透明与及时传播、政府信息传播的有效准确性、政府对公众争议的处置等;(8)政策学习,包括从早期经验与教训中学习的紧迫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以及扫除学习障碍的重要性等;(9)政策执行和公共行政,包括执行碎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基层一线执行者的自由裁量权和自我规制、多方主体参与过程中集体行动困境的克服等;(10)政策效果的影响评估,包括政策成败的影响对象与程度、经验教训的评估及其对决策的反馈、政策效果评估的方式方法等。

中国公共管理学者及公共管理领域的学刊也对“新冠”大考给出了多样化的回答。值得提及的是,最早以专辑形式给出答卷的是《治理研究》,该刊在2020年第2期(3月中旬出刊)发表了7篇论文,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法考察疫情治理相关的诸多问题。这些文章早在2020年2月上旬就上线预载了。其中,笔者的论文从行政权力压倒科学/专业共同体或者行政治理与社群治理关系的视角,考察了中国新冠疫情早期预警体系中呈现出来的一些教训(顾昕,2020),可谓对上述第5大挑战的回应。

无论是在国际学界还是在中文学刊,以新冠疫情为中心的论文已经数不胜数。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公共管理学界以及在更大的社会科学界,出现了一种方法论原教旨主义(Methodological Fundamentalism)的学术倾向,即仅把采用严格质性或定量方法论开展的实证研究视为主要甚至唯一可取的论文类型。这种倾向在部分学者中较为流行,并且开始在学刊论文的评审中发挥很大的影响力。可是,这一倾向的兴起对于学术的发展是不利的,对于涉计新冠疫情的学术研究更加不利,因为众所周知,在疫情尚未彻底结束之前,严格意义上的田野研究和社会调查都难以展开。

学术论文的类型无疑是多样性的,其中当然包括实证性论文,也包括:(1)理论性论文,即运用文字阐述或数理建模为某一议题或某一领域(即一组相关议题)建立分析框架;(2)阐发性论文,即阐发某一议题的学术重要性,并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课题;(3)挖掘性论文,即基于资料运用追溯性或辨析性方法对某一事项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入挖掘;等等。面对新冠疫情为学术设立的“大考”,仅仅依赖实证性论文是不够的。用方法论多元主义(Methodological Pluralism)取代方法论原教旨主义,是亟待倡导的。

实际上,非实证类论文在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上的出现频率并不低,而且其中的佼佼者往往更有可能成为相应期刊中以及相关学术领域中影响力深远的论文。仅举一例,经济学大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思·阿罗(Kenneth Arrow)1963年在《美国经济评论》中发表的一文(Arrow, 1963),对医疗服务的信息不确定性问题进行了反思,并阐发了由这个问题引发的诸多命题。此文通篇都是一些描述性或阐述性的议论,并未聚焦任何一个实证性研究问题,当然更谈不上采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采集严谨客观的数据对所聚焦的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实际上,这篇论文并没有建立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框架,而只是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是,恰恰这篇非实证性亦非理论性论文为卫生经济学奠定了基础,而且这篇论文被《美国经济评论》编辑部评为该刊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大论文之一。相反,在卫生经济学领域,任何一篇运用极为严谨的方法解决单一问题的实证研究论文,均未享有如此学术盛誉。

文章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网址: http://www.hljshkx.cn/qikandaodu/2021/0416/536.html



上一篇:再问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吗一个实用主义的视角
下一篇:论风险社会生成中的自然社会化

黑龙江社会科学投稿 | 黑龙江社会科学编辑部| 黑龙江社会科学版面费 | 黑龙江社会科学论文发表 | 黑龙江社会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黑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