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素养背景下社会儿童钢琴启蒙以体态律动教(2)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增强对钢琴演奏技法的理解——走路游戏 在钢琴教学中,连奏是非常重要的钢琴演奏技巧,在早期教学过程中,一些儿童由于手指发育不成熟,手指比较

3.增强对钢琴演奏技法的理解——走路游戏

在钢琴教学中,连奏是非常重要的钢琴演奏技巧,在早期教学过程中,一些儿童由于手指发育不成熟,手指比较软,在弹奏时容易折指,造成演奏时连奏弹成保持音,连奏意识模糊,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先进行“走路”游戏,游戏大致内容为,让学生进行走路的动作,左右腿相当于手指,在走路的过程中,左腿落地,右腿抬起,若左腿落地时,右腿没有及时抬起,便会造成两只脚同时落地,在钢琴演奏中,就会造成一个音弹完没有及时抬指,变成两个音重叠;若在走路中,两只脚同时离地,那走路就会变成跳跃,在钢琴演奏中若两只手指同时抬起,就会造成乐曲弹奏不连贯等问题。学生在自己熟悉的走路过程中,感受连奏和保持音的不同,体会到在连奏中起和落是一个整体。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年龄偏大的学生来说,“走路”游戏会显得枯燥乏味,这时教师要懂得因材施教,对于年龄偏大的学生,可以将“走路”游戏改成“跑步”游戏,或者是更具有创新性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琴兴趣,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弹奏技巧。

(二)增强儿童的钢琴视奏能力

1.为什么要提高视奏能力

视奏能力在钢琴演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学习钢琴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拥有良好视奏能力的儿童,可以更好的进行弹奏。在弹奏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情感,身体随音乐摆动,可以高质量的完成较简单的作品,在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之后,适当增加难度,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弹奏经验,对演奏的作品进行二度创新,经过学生二度创新的乐曲,再进行演奏,作品会被学生赋予自己独特的情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视奏能力,并将个人情感添加至弹奏乐曲中。

在笔者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为了快速完成钢琴弹奏任务,宁可把钢琴谱背下来,也不愿意看着谱子进行弹奏,但这样往往错误率很高,漏洞百出,长期如此,不仅学琴效率不高,而且大大降低学生的学琴兴趣。

2.儿童钢琴视奏的原则

连贯性: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勤于慢练,在慢练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有利于磨练儿童的毅力和耐心。其次要善于提高眼睛看谱的速度,训练可以及早看到正在弹和将要弹的音符,提高识谱能力,有利于提高视奏能力。

准确性:在做到乐曲的基本连贯后,要提高自己弹奏的准确性,包括音的准确和节奏准确。音的准确要提高眼睛的识谱能力和手指找音的准确能力,在儿童练琴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忽快忽慢的情况,教师应训练学生心中有拍的能力。

完整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儿童在回课时,不能完整的弹奏一整首乐曲,乐曲的完整是作为判断弹奏质量好坏最基本的因素,当做到连贯性、准确性后,便可以达到完整性。

3.如何提高儿童钢琴视奏能力

首先,训练儿童闭眼找音的能力:找音的区域主要是在钢琴键盘的小字一组“sol”到小字三组的“do”音,具体操作方法是,让儿童闭眼,教师指定找的音是“mi”,学生伸手去找,反复练习后,学生找音的准确率会不断提高,不仅有效增强了儿童的听力,而且有利于之后的视奏练习。

其次,训练儿童的盲弹能力:盲弹是指学生的眼睛只看谱进行弹奏,开始可以先训练学生单手盲弹,弹奏简单、短小的乐曲,当能够熟练弹奏后进行合手弹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靠眼睛和听觉进行弹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

(三)教学中具体实践案例

在笔者教授钢琴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儿童在弹奏钢琴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体态律动游戏教学法解决,现举例加以说明:

1.以《孩子们的拜厄(上)》第88 首为例:

这首乐曲最难掌握的地方是连音线的问题。第二小节的左右手有一个重叠的音,很多儿童无法连贯自如的将左右手配合,从而弹奏成断音,导致节奏、时值出现问题。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连音线就像人的呼吸一样,然后教师可以运用“走路”游戏,左脚代表第一小节,换气的地方就是换脚的地方,让学生理解乐曲是连贯的一个整体,再不断理解乐曲的连贯性与换气之间的关系,用生动的人体特征将连音线表现出来,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连音线的演奏技巧。

文章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网址: http://www.hljshkx.cn/qikandaodu/2021/0730/752.html



上一篇:从经验到科学扬中市外国语小学的挑战性学习支
下一篇:全封闭学校德育现状及其对策

黑龙江社会科学投稿 | 黑龙江社会科学编辑部| 黑龙江社会科学版面费 | 黑龙江社会科学论文发表 | 黑龙江社会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黑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