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蜀人钟子丨釜溪研究录:自贡社科名家宋良曦的(2)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5.城市形象的总体包装 基于盐与灯的成功研究,宋良曦积极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如自贡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与自贡文物遗迹保护的抢救工作等,

  5.城市形象的总体包装

  基于盐与灯的成功研究,宋良曦积极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如自贡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与自贡文物遗迹保护的抢救工作等,通过联合同行与业内人士,身体力行,辛劳奔波,献言献策,为守望自贡盐场文化根脉尽到了一介文人的良心责任,同时他还在自贡留下由其策划包装的城市形象大手笔,较为知名的有“盐之都、龙之乡、灯之城”及“半城青山半城楼,名城风光如锦绣”宣传语和大量盐文化城市雕塑,可谓推动见证了自贡市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风格塑造。

荣县籍著名书法家柳倩墨宝(2016年5月3日,钟永新摄)

  二、宋良曦留给我们的学术启示

  作为“盐场之子”,宋良曦苦读“盐书”,积累“盐稿”,弘扬“盐学”,出版主编了大量自贡文化的书籍资料。而历史上精英人物的存在价值就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成果和精神方面,希望由此不被世界遗忘的太快。通过研读宋良曦作品,其学术特色和经验模式至今仍值得学习继承。

  1.文化情结永远不舍弃

  作为文化工作者,能够保持几十年来人生风雨路上,为之操劳而不放弃的话,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情结作为动力源泉是无法支撑过来的。在笔者与宋良曦的交谈拜访时,便遇到他正接待一个项目组与之对接古建保护工程,而且言及还有几波人要来工作室,可见宋良曦退休后几乎仍处于高度运转的工作状态,这对古稀之年的老者来说真是巨大的身心挑战,更不论文化项目真正落地还需要多次实地考察论证,四川社会科学院毕业的刘平中博士便谈到在多个会议场合都能见到有宋良曦出席座谈的身影。

  2、潜心研究低调不为名

  做学问终究是件寂寞冷淡的事业,这和做工商业获取财富不同,首先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去买书阅读和写作修改,尤其是在各种物质诱惑和名利诱惑面前能够保持清醒,不说瞎话,更要有极大定力,学问家终究不是速成培训出来的,必须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宋良曦虽然频繁参与众多文旅项目的建设,但他骨子里还是学者,不断有专业文章的发表。根据其儿子宋岸雷的讲述,宋良曦去世后打开其生前使用的电脑,满屏都是《中国灯文化史》修订版的电子版文档,可见其仍痴心专注于探索自己最钟爱的研究事业,最终此书后续也顺利出版。

  3.学以致用思维不固守

  只做纯粹书斋式学问是空于实际、纸上谈兵的书生行为,作为积极入世者,应该参与社会科学普及的工作,在宋良曦的捐赠资料里有份2012年颁发的“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名家”荣誉证书,这是对他学问接地气的高度肯定,可见其学术是书写在田野大地和民间土壤里的,通过将知识理论与社会民众结合起来,才具有文化微观的原生态视角。笔者在与《沿滩古镇》编著者李贵阳聊天座谈时,便听到李贵阳打电话联系宋良曦,汇报他近期调查釜溪河沿河部分码头的存废情况。

  4.工作团队运作不蛮干

  在自贡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2014年自贡市先后在南湖体育场成立多位名人工作室,如魏明伦、宋良曦、吴树伦等,通过工作室模式来推广成果和培养新人,其中《盐都故实》便由宋良曦工作室出品,包装书带上印有说明文字。可惜宋良曦的作品未能全部整理汇编,尤其是《宋良曦选集》或《宋良曦文集》未能及时出版,确显遗憾。

  5.人才自由发挥不封闭

  在宋良曦的回忆里,无法回避的一段经历是在他四十岁左右因为做研究略有名气后,本来可以调任参与省级科研机构项目的机会,如从事海关史研究,最后被挽留下来,不然他就是另外的学术人生了。而通过宋良曦的遗憾,在新世纪的今日中国,鼓励人尽其才,让优秀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由发展很有现实启示性。

资阳籍著名作家黄彦墨宝

  三、如何超越宋良曦的文化成就

  宋良曦曾说“我的根在自贡,我离不开自贡,若离开了自贡,我的盐业史研究就会变味”,由此几十年来,其在自贡市取得和树立了卓越不凡的学术贡献和文化影响。笔者在拜访宋先生时言及能达到他那样的水平就不错了,意外的是宋良曦却非常看重新时代的中青年学者,认为肯定会超过他们。虽然当下我国地方文史研究青黄不接,但是代有传人,历久弥新,许多有志之士仍然坚守着理想。对于21世纪有志于从事本土文化研究的人士来说,那么有哪些方面可以超越宋良曦的提升地方呢?

文章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网址: http://www.hljshkx.cn/zonghexinwen/2021/0304/401.html



上一篇:第八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颁
下一篇:黑龙江最新疫情通报

黑龙江社会科学投稿 | 黑龙江社会科学编辑部| 黑龙江社会科学版面费 | 黑龙江社会科学论文发表 | 黑龙江社会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黑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